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培育阳光心态,助力学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2021-2022学年度工作总结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要(2012年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文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以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为抓手,以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矛盾为目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科学知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学生层面

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宣传栏张贴的方式,告知学生心理咨询相关原则及值班时间,方便学生遇到问题及时预约。

2.开设心理活动课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积极探索建立心理活动课课程体系,面向2021级各班开设心理活动课,每班每两周一课时,由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共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主题。通过心理课帮助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更好悦纳自我调整情绪

    3.心理剧展演活动

暑期教师研修期间,组织开展以拥抱青春”为主题的心理剧展演活动。整个展演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把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和困扰搬上舞台,在剧中表现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唤起参与者相应的情感共鸣通过在剧中融入心理技术,让学生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感悟其中道理。活动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悦纳自我,热爱生活,健康成长,在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中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4.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课

为缓解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同学们以更好状态投入学习,12月27日至29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组织全体高三学生开展了丰富有趣的心理拓展活动,为学生释压赋能。

5.学生心理状况普测

    根据上级要求,利用绿萝心理平台对我校学生进行学习和心理状态普测,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形成校级报告,并与班主任及时进行沟通,为班主任结合学生日常表现综合判断学生的心理危机状态提供了基本依据。

6.个案咨询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扎实推进心理咨询工作周一至周五晚18:00-20:00、19:00—21:00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在致远楼和厚德楼接待学生个体咨询。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客观分析,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模式,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也进行线上预约和咨询,本学期共接待学生186人次并建立详细咨询记录。

寒假期间有需要的师生和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校心理专职老师:

老师QQ:717027681

老师QQ:1853329120

老师QQ:953293161

寒假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时间为2022年1月20日-2月16日(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30),其中1月31日-2月6日为春节假期,网络咨询服务暂停。

二、家长层面

1.家长讲座

针对家长存在的教育焦虑问题,为2020级家长录制微课,就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沟通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搭建亲子沟通桥梁。

2.家长个体咨询

在咨询中发现孩子心理的问题,都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不良的亲子互动模式。为了保证咨询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与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助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教师层面

1.新入职教师讲座

为新入职教师带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讲座,就中学生常见的如情绪、人际关系、自我与人格发展等心理困扰展开论述。

2.提供主题班会素材

就学生存在的早恋、考前焦虑等问题,为班主任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供班主任参考。

    3.参与级部班主任论坛

    针对考后心理疏导问题,为班主任们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案例支持,协助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四、咨询室建设

2021年暑假假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进行了升级改造。

改造后后的心理咨询室设置了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沙盘室、心理宣泄室等功能区,配备了音乐放松椅、沙盘、宣泄器材等设施设备,辅导项目更加多元,辅导功能更加完善。

 五、教育科研

    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并积极投稿。参与的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淄博实验中学文科优秀生三年一贯制跟踪培养策略研究》顺利结题,撰写的论文《破茧》、《走进“烦”,提高自己的“情绪颗粒度”》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录用。

    六、材料整理

    完成上级关于心理健康工作考核等相关材料的梳理工作。

、其他

为更好普及心理学知识,我校校园网专门设置了“心海导航”栏目,该栏目包括家长课堂、咨询师手记、教师幸福课三个模块。我室每月定期推送两篇文章供师生和家长参阅。

接下来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师生的积极心态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