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 《后疫情时期普通高中在线教学领导力提升研究》 第二次成果公报



一、题目

《后疫情时期普通高中在线教学领导力提升研究》第二次成果公报
二、内容摘要
    时至今日,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国内局部地区境外输入性病例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

新冠疫情凸显了在线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其高效开展仍面临多重困境,提升在线教学的领导力势在必行。本课题通过信息技术打通 “经络”,努力解决在线教学实践力缺失的问题;引入3D打印技术让学习真正发生,开展“双线混融”教学,均能有效提升在线教学的领导力。

在后疫情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化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依托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开展研究,综合统筹疫情防控期和后疫情时期教学实践与教育发展,基于大量跨区跨校的调查访谈数据以及深入一线的教学实践,从线上线下教学的精准衔接、课程实施等方面,对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索。

三、关键词

信息技术  在线教学  困境与突破  领导力
四、引言

淄博实验中学李艳梅老师主持的山东省“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后疫情时期普通高中在线教学领导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0YZJ005),参与人张军、刘兰英、钱晨、泮玉竹、张健慧、李雪姣、刘文星、孙欣、王宁。

这里的“在线教学领导力”是指以在线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为目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中体现出来的在线教学执行力、感召力。本课题依托于李艳梅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开展研究,对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领导力提升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重大突发事件的教育教学应对提供参考。

五、成果内容

(一)第一部分:问题缘起

全国人民同心抗疫,使得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但局部爆发风险仍存在,如黑龙江省卫健委2020年4月8日通报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感染者;吉林省卫健委2020年5月23日通报舒兰聚集性疫情,学生重新回家在线学习;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因受到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影响,6月17日北京全市中小幼各学段再次全面静校,学生重新居家在线学习,在线教学又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

在后疫情时期,教学需求与在线教学的整体实力形成强烈冲突,在线教学资源海量且丰富,但对于师生来说,资源选择和优化搭配成为难题,“隔屏喊话”式教学使师生交流信息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易被高估,故分析在线教学的多重困境,突破障碍,提升在线教学领导力势在必行。

    (二)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1.文献研究打牢理论基础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李艳梅名师工作室以及云端会议,以现场讨论或者网上随时交流等形式,对前期整理的大量关于“疫情与教育”“在线教学”“领导力”等文献进行了更加充分的梳理和研讨。

通过文献的研读,我们发现,长久以来学校课堂里“记忆与存储知识”已成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教学评价标准也是以“积累与记忆知识的数量”为尺子,致使教师只能将在线教学办成课堂教学的“高仿品”,而在线教学天然的多学科融合、合作探究、资源丰富的优势却没有充分体现,最终导致教师在线教学领导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教学领导力作为教师的诸多素质之一,借助教师的个人魅力、师生互动等引领学生学习,是教师领导学生各种能力的集结,因此教师教学领导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问卷访谈精准把控问题

1)掉链的软硬件环境

新冠疫情凸显了在线教学的重要地位,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端、学生端和在线教学平台三个方面的保驾护航。尽管目前在线教学已遍地开花,但疫情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对软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再度分析,我们发现其中一项调查内容——“网络和硬件设施对学习带来的影响”,约33.6%认为网络和硬件设施不给力影响了学习效率。对比收集到的访谈记录,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又发现了以下新问题:

教学平台繁多,功能相仿,但使用起来又有差异,教学的常见疑难问题亟待解决;终端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相当一部分人的电脑检修常识仍旧不足,如教学平台的安装与更新、有线与无线网的设置、移动设备的应用等;突如其来的流量暴增让各大线上平台网络负担严重,时常出现掉线、服务器崩溃、延迟严重等情况,如2020年2月3日,钉钉、企业微信出现的“插曲”,幸好国内网络运营商及时增加带宽、相关平台及时扩容服务器,这类问题才得以缓解。

2)“放大镜”下的学生学习力欠缺

网络上充斥着海量信息,各种游戏也是五花八门,想居家集中精力学习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居家学习缺少学习氛围(平均高达66%)、想学习但自制力差(近55%)等因素导致半数以上的学生(58.8%)担心成绩下滑,这些数据印证了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学习。从访谈情况来看,部分学生也出现开小差、考试作弊等情况,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以淄博实验中学为例,从复学后的教学质量检测来看,部分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现象,特别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成绩严重下滑。此外,从全市范围来看,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情况时有报道,如离家出走、亲子关系紧张、自寻短见等情况,这进一步放大了被动学习效果差的危害,所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和主动发生”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3.行动研究解决实践问题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用时最多的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与成员所在学校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把教学“痛点”当工作重点,通过互动生成、行动反思,通过实践不断深化、丰富研究成果,并用研究成果指导在线教学领导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助力,打通线教学困境的“任督二脉”

①在线学习平台培训,消除常见疑难问题

通过对市面上较为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比较,再结合学校现有的硬件环境,希沃云课堂成为淄博实验中学的第一选择,经过在线培训、辅助指导、微信群交流等方式,教师们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续的从容应对,逐渐成长为驾轻就熟的“网络主播”,甚至有些教师还能为完善平台建言献策,这一系列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②探讨电脑检修常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设备出现故障是线上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导师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电脑检修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等形式开设专题指导、普及设备检修常识等;还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的方式,协助师生正确设置家中有线网与无线网、移动设备投屏等。这些措施能有效帮助师生更好地实现在线无障碍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2)3D打印实践,提升在线教学实践力的“排头兵”

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硬件基础,例如,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机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3D设计,3D打印机可以帮助学生将设计转化成实物。因此,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过程与最终成果清晰可见,3D打印为解决在线教学实践力缺失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①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生物模型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关于“细胞”的知识非常重要,是学习其他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但这部分知识微观抽象,有些结构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而更多的结构如大部分细胞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只能给学生看模式图和电镜照片,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自然就变成了以学生的死记硬背为主了。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经常让学生用橡皮泥、太空泥等材料制作手工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多名同学提到手工模型无法很好地反映细胞器的真实性,比如中心粒是由排列成圆筒状的9束三联体微管组成的,用太空泥等材料很难塑造出这样的结构。于是同学们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尝试用3D打印技术来建构细胞器的结构模型。

学生经过查阅资料与动手尝试,发现在模型尺寸问题上,客观条件制约着最终的成果。通过在线交流,学生在设计中心粒与叶绿体时,决定重点呈现关键结构,而对尺寸问题暂时不做过多计较,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不断修正,最终完成的打印作品如下:图1和图2是不同尺寸的中心粒,图3是初期打印的叶绿体模型(类囊体有破损),图4完善后的叶绿体模型。

由于初次接触3D 打印,学生们还不能熟练掌握3D One软件的使用,导致一些想法不能实现,作品也不够完美,但这也正好给追求外观更美、结构更科学、功能更健全的产品留出了改进空间。对于学生而言,3D打印细胞器模型不但加深了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完整地体验了3D打印流程(创建三维模型、模型分层切片、3D打印和模型后期处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较好地提升了在线学习实践力。

②3D打印辅助制作校园沙盘模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三维设计与创意”这一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学业要求是“能够利用数字化环境查找学习资源,运用三维设计的思想、方法与技术进行创作与表达”。根据新课标要求,课题组将“3D打印校园模型”作为信息技术课的课下任务布置给学生。

为了还原建筑细节、减少误差,建筑的各项数据必不可少,学生在建筑地图和校园航拍视频的帮助下,利用3D One和SketchUp(草图大师)及3D打印机设计与制作校园建筑3D模型。制作期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如软件技术问题、建筑图纸数据与实际不符问题、设备问题、模型的迭代,以及意外断电(3D打印机没有断电续打功能)等。通过查找文献和反复试验,上述难题得到一一解决。最终完成了13栋建筑的打印,累计耗材1268.73m。在沙盘模型材料(仿真树、草坪、电线杆、PVC板等)的基础上完美地呈现出了精确的校园沙盘模型(见图6,图5是百度地图中的2D校园地图)。

3D 打印使学生的动机、兴趣、生活技能和数学技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对科学、工程和数学持有更为积极的态度。

3)双线混融教学,提升在线教学领导力的“生力军”

“双线混融”试图改变传统的“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这一“加法思维”,更加强调“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共存共生”的“融通思维”。

例如,在高三复学准备期,根据淄博市的防疫要求,一个行政班必须分成两个班级(A班和B班)上课,每班不超过25人。如此安排就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环境,满足教师在A班讲课时,B班的学生同时观看A班的直播,并且实现两个班级师生的实时互动和教师对两个班级的同时管理,这就是一种“双线共存”的双线混融教学状态。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班级学习空间的讨论区随时上传研讨,与此同时,教师将典型问题在线下班级进行解答或强调,从而形成线上线下教学“共时”发生的新体系,这是一种“双线共生”的混融教学状态。

(三)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线上教学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教学新境界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通整合,在线教育绝不应停留在“灌输知识、展示结果”这一层面,而是应该深度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协作”,进一步切实有效地提升其领导力。为此,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在线教学领导力,优化双线教学,提高教学效能迫在眉睫。

伴随时间的推移,对课题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网上又出现较新的分析后疫情时期在线教学领导力提升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及时归纳整理,进一步夯实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打通信息化设备“经络”这一首要环节,就为提升教师在线教学领导力打下了坚实基础;线上交流3D设计,线下进行3D打印,通过3D打印技术,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3D打印可以作为提升在线教学实践力的有效支撑;双线混融教学实现线上线下各要素的优势互补、构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与全面成长。

(四)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1.后疫情时期国内仍有爆发新冠疫情的风险,特别是局部地区时有输入性病例,这样个别地区再次停学应对疫情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后疫情时期的教学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还要加强教师层面的心理疏导与困难扶助。

2.探索新技术的落地,在线教学引入AI系统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2020年NC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通过引入AI防作弊、生物特征识别考试系统提高了考试的公信力。

3.在后疫情时期的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要紧紧围绕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尝试引入STEM教育,融合疫情防控知识、生命教育、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探索家、校、社会合力育人新方法,学校可以突破家校边界,随时开展“云家访”,进一步开发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潜能,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5.合理发挥各科教师特长,深入研究各校学情,坚决打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升级战,持续发挥名师工作室在辐射引领方面的先天优势,助力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